藏迷(纯藏族大型歌舞乐)

匈奴王 4 0

《藏谜》是一台涵盖了中国各个藏族地区不同风格、丰富多彩的纯藏族大型歌舞乐,是国内首部全景式地展现藏民族文化的歌舞乐诗篇。同时,《藏谜》也是舞蹈家杨丽萍继《云南映像》后又一最新力作,她将以全新扮相和舞蹈语汇再次展现“用灵魂跳舞”,只是这一次的灵感来自雪域高原。1

藏迷

杨丽萍、容中尔甲。

纯藏族大型歌舞乐

藏族地区不同风格

简介

《藏迷》以一位藏族老阿妈在[url]朝圣[/url]路上的所见所闻构成并展开,以不同地区藏族风格的歌、舞、器乐、大型情景式的藏族生活、民间民俗以及宗教仪式情景为艺术表现主体,完整地再现了藏族地区独有的藏族文化精髓。

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这部舞台作品的原汁原味,主创人员用了数年的时间从民间收集了近3000件藏族服饰服装,六弦琴和大法号等神秘的西藏乐器也被搬上了舞台。《藏迷》复盖了几乎所有中国藏族地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民间舞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来自乡间地头的藏族男子,他们手上弹着六弦琴嘴里唱着歌的同时,脚上还要跳着踢踏舞,这种独特的表演方式堪称一绝。

表演内容

杨丽萍在《藏迷》中扮演“荷花度母”,这是她继《云南映像》之后的又一力作。《藏迷》调动了她对藏文化和藏族舞蹈多年来的体验和积累。

节目编排丰富绚丽、震撼人心,整台演出节奏时而高亢强烈、时而缠绵悱恻,场面宏大壮观,通过歌、舞、乐,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博大、远久而灿烂的藏族风情画。

《藏迷》曾于2007年11月在第五届北京国际舞蹈演出季亮相并在全国巡演,之后原计划在四川九寨沟长期驻扎演出,由于突如其来的地震,计划被打乱。此次巡演是《藏迷》在震后的首次巡演。据杨丽萍介绍,节目经过了重新编排,去掉了一些不必要的枝蔓,同时也更换了部分演员。而《藏迷》的领衔主唱容中尔甲透露,去年巡演时的小羊羔“叉叉”依然会出场,“叉叉已经很有表演经验了,当老阿妈倒下时,它都要习惯性地跟着躺下来。”

艺术探索

《藏谜》是一台纯藏族风格的大型歌舞乐表演舞台剧,由“孔雀公主”杨丽萍与“藏族歌王”容中尔甲联手打造。主要以歌、舞、器乐表演为主,以情景式的藏族生活、民间民俗、宗教仪式情景再现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主体,以藏族老阿妈虔诚朝拜的路途中所见为主线,表现了藏民族生活、民间民俗、宗教仪式场景。

据《藏谜》剧组介绍,该剧所涉及到的舞台表演元素都是以原生态的元素形成,音乐、舞蹈、器乐、演员包括现场的舞美道具,大多都来源于民间的收集和整理,是一次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表现现代审美追求的艺术探索。

相关信息

从《藏谜》的场景、演员、服饰等表现形式上看,呈现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显然仍是杨丽萍在《藏谜》中的追求。神秘的西藏乐器六弦琴和大法号,藏风浓郁的石墙、木桩、玛尼石等舞台布景,在视觉上带给观众的就是完整、纯粹的藏族风情。

演员中,著名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来自藏区土生土长的农牧民,他们对藏族歌舞的热爱,用歌舞所表达出的情感也更是纯粹发自内心的。杨丽萍的《荷花度母》是她对藏族文化多年积累的爆发。而所有演员的演出服装都是依照藏族人民生活着装制作的,玛瑙、珊瑚、绿松石等贵重的饰物,更是真材实料,在3000余件藏族服饰中,有些还是演员自己的私家珍藏。

作为一台歌舞乐剧,《藏谜》一方面保持了展示原生态文化的基调,另一方面却也不乏艺术家的创造性。比如其中的“牦牛舞”就被赋予现代特征,牦牛们不仅会立正、稍息,还跳起了时尚味十足的现代舞;在群舞《夏拉舞》中,杨丽萍更领着五位藏族帅哥跳起了极酷的舞,展示了其率性的一面。

演出中舞台灯光、舞美、服饰共同营造的华美视觉享受也得到了观众的赞赏。作为歌舞乐剧如何达到原生态和艺术创作的融合,这既是《藏谜》所要表现的,也是其他原生态艺术作品需要继续探索的方向。

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留言反馈】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表情 图片 链接 代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