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和尚遇到钻石((美)罗奇格西着所著的一本书籍)

孔明速聘 5 0

《当和尚遇到钻石》是由(美)罗奇格西着所著的一本书籍,于2005年京华出版社出版。主要讲述了外表上,他是钻石行业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内底里,他却是一位取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的格西。麦克尔·罗奇先生,我不认识他,但是看了他写的《当和尚遇到钻石》这本书以后,令我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意,他身在商界,实修清净行。这是一本值得所有企业家、实业家,特别是金融界人士阅读的一本好书,当然,更是所有信仰西藏佛教的佛教徒应读的一本好书,对于强调人间佛教的信徒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

麦克尔·罗奇格西

京华出版社

平装

7807240504

当和尚遇到钻石

190000

1

内容提要

当和尚遇到钻石((美)罗奇格西着所著的一本书籍)

当和尚遇到钻石

本书结合了古老的与当代的西藏佛教传统智慧,把获致事业成功、人生圆满的策略呈现在读者面前。

格西(佛学博士)麦可.罗区是当今传授西藏佛教的伟大导师之一,也是安鼎国际钻石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该公司以五万美元的资金起家,至今每年的销售额超过一亿美元;他以任职于安鼎的亲身经验为例,让读者能够以新颖的角度理解古老的佛教智慧。安鼎国际钻石公司的表现之所以如此出色,主要是因为作者任职副总裁期间所做的大部份决定和政策,都是应用本书所提供的商业策略,也就是你在本书看到的佛教原则所作成的。

第一个原则是,要做生意就要成功,就得赚钱。赚钱和修行这两件事情绝对不冲突。事实上,它也可能变成修行的一部份。钱本身并没有罪过,何况拥有较多资源的人要比没有的人更能多行善事。问题是,我们是用什么方式赚钱,我们了不了解钱从何而来、如何能叫它源源不断,以及我们是否以健康的态度去面对它。

第二个原则是,我们应该能够享用金钱。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学会如何能一边赚钱,一边还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创造财富的过程不应该让我们身心具疲,如此就失去了经商原有的目的。

第三个原则是,一个人应该能在最后回顾自己的事业时,告诉自己这些年来的经营是有意义的。每个事业就好像每个人生都会有个尽头。在我们事业里最重要的时刻,也就是当我们最后回顾既有的成就时,我们应当能从我们经营事业与经营自己的方法中看到一些永恒的意义,为我们的世界留下一些好榜样。

这就是鼎国际公司钻石部门的成功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任何人,不论背景、信仰,都能学会并应用它所启发的道理。

作者简介

麦克尔·罗奇格西(Geshe Michael Roach)一名受戒的佛教僧人,学习了22年之后,获得了格西(佛学博士)的学位。以优等成绩自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就读大学期间曾前往美国白宫,接受由总统亲自颁发的总统学术大奖章:也曾接受由普林斯顿大学威尔森国际事务学院所颁发的麦肯奈尔学术奖。自1981年以来,他开始教授佛学,同时也是研究梵文、藏文以及俄文的学者,翻译著作等身。并主持“亚洲经典机构”(Asian classics Institute)“亚洲经典输入计划”(Asiarn Classics Input Project)。此外.他也积极地进行色拉寺的重建整修工作。曾在纽约市一家大规模的钻石公司担任主管数年。1

项慧龄,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学士,英国史特灵大学出版社学硕士,曾任职<讲义>杂志,《远见》杂志,现专事翻译与编辑。译有《暂时停止心跳——开心英雄的故事》<征服心海>等书。

编辑推荐

外表上,他是钻石行业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内底里,他却是一位取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的格西。他为何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走进佛门?他又如何将欠债五万美元的小公司,经营成年收入一亿美元的大企业?他说:钱本身并没有罪过。这一切都在<金钢经>。

麦克尔·罗奇先生,我不认识他,但是看了他写的《当和尚遇到钻石》这本书以后,令我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意,他身在商界,实修清净行。特别是他具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将《金刚经》融会贯通,运用万法潜能,发挥在商场的经营上。

这是一本值得所有企业家、实业家,特别是金融界人士阅读的一本好书,当然,更是所有信仰西藏佛教的佛教徒应读的一本好书,对于强调人间佛教的信徒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

我会介绍更多的人,来看这本书。

——台湾佛光山寺住持心定和尚

您是因何种动机而翻阅这本书的?是被封面的标题所吸引。对作者的身份感到好奇?还是试图为某种烦闷、愁困找寻解答?……或者仅是顺手翻开书页?不管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动作,在那背后,一定有某种幽微的网络在牵系着、拨动着。

许多人为了赚取金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失去了身心的健康和快乐,这样的人生又何意义?因此,罗奇格西表示,真正的成功,来自付出心灵的关注,也就是身心调和的重视,他以自己为例,指出妥善运用时间,开发心灵的力量,亦能事半功倍。

——华梵大学上文系助理教授刘婉俐

目录

前言

《当和尚遇到钻石》

第一部分致富之道

第一章智慧的来源

第二章金刚微妙义

第三章金刚经的缘起

第四章万物的潜在可能

第五章潜能运用原则

第六章如何善用自性潜能

第七章走出商场的黑暗森林

第八章真诚行动,如愿成真

第二部分享受财富,安顿身心

第九章在宁静中安顿生活

第十章保持心灵的清澈明净

第十一章圆圈日的寂静

第十二章化危机为转机的空性

第三部分回首前尘,了悟价值

第十三章万物皆有尽时

第十四章终极的经营法门

第十五章财富之源,无限经济

后记:一帖金刚能断之商业哲学

书摘

导读

您是因何种动机而翻阅这本书的?是被封面的标题所吸引?对作者的身份感到好奇?还是试图为某种烦闷、愁困找寻解答?或者仅是顺手掀开书页?不管是显意识或潜意识的动作,再那背后,一定有某种幽微的网络在牵系着、拨动着0。这些在脑海中、冥冥中飘忽闪逝的意念,能否以某种隐约的概念浮现,进而清晰地显影、落实,在于我们能否“清楚”洞见与掌握这些念头。

两年前,初次接到亚马逊网路书店的书讯,介绍这本由藏传佛教格鲁派格西麦可·罗区所着的《当和尚遇到钻石》(The Diamond Cutter:The Buddha on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Your Bussiness and Your Life)时,对映入眼帘的作者身份与题目之间的“落差”,感到十分新鲜、有趣。印象中,从未见过由僧侣所写的商业专书……尤其是作者罗区格西并未还俗,仍是以出家僧人的身份,跻身于纽约大都会中、经营着竞争激烈的钻石行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加上长久以来思考“结合世法与佛法修行”的问题,便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本书合作者的来龙去脉。

在一篇由亚马逊书店记者布莱恩·布雅(Brian Bruya)所作的专访中,罗区格西提及他出家学佛的因缘、以及从一名僧人成为杰出钻石商人的经过。一九七四年,他在普林斯敦大学毕业前夕,母亲突然过世,不久后父亲与兄弟也相继往生。亲人的骤逝,让他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了莫大的疑情,在亟于探索生、死问题之下,他离开美国、放弃原本打算继续深造的学业,到印度达赖喇嘛驻锡的达兰莎拉,进入了著名的色拉寺,研读佛学。

早先,罗区曾在纽泽西州一所蒙古寺院,跟随汪贾格西(Geshe Wangyal)学习了八年的藏文,娴熟藏语,因此能顺利进入佛学院就读。这位启蒙老师汪贾格西,是最早赴美弘扬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僧人,以慈爱、宽博接引了不少当今美国藏传佛教界的著名学者,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Robert Thurman、维吉尼亚大学教授Jeffery Hopkins等人,都是他早期的入门弟子。

之后,罗区于一九八三年在达兰莎拉落发为僧,经过多年的学习、并通过各级考试后,一九九五年获颁相当于佛学博士的格西学位。他在印度待了二十一年之久(一九七四至一九九五),其间在上师的建议下,于一九八一年回到美国接受“经商”的另一种人生与修持考验,并持续往返于印度与美国两地。几经波折、历练,成为纽约首屈一指的钻石商人。在事业成功的背后,有着常年研修佛法的精神力量,和随之而培养出的严谨、专注、诚信等特质做为支柱,这些人格特质,即是他在书中教导读者用以自我训练、成功致富的锁轮。

“切割钻石”的喻旨

《当和尚遇到钻石》这本书的特别之处,或者说,他值得推荐与阅读的原因,在于罗区格西跨越了世俗概念的鸿沟,将积极、正面的起心动念付诸实践,并指出了宽广、可行、充满建设性的商业经营方法。这个实践的过程,也同时涵摄了双重的层面:一是就罗区格西个人对上师的承诺、面对挑战与理想的层面而言,他弥合了世俗与出世生活的界域,将佛法融入商业生活中,另一方面,就书写目的、内容铺陈与章节架构来说,他也兼顾了理论与实践的部分,借由叙述以僧侣身份,从是饶富竞争、压力的钻石行业,到获致成功的历程,来道出经商之路上所蕴含的空性、业缘道理,将佛法的修持与商业经营融合在一起。“钻石与僧人”,乍看之下,随易让人联想到又是一则商场传奇,但其实个中深藏玄诣。

从字面上来看,“切割钻石的人”指的似乎是作者——罗区格西在俗世的职业。但事实上,在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金刚乘)的传统中,钻石(金刚石)具有其丰富、深奥的象征意义——坚定稳固、无坚不摧却又清透明净的特质,代表了众生本具的佛性,也就是究竟空性的本质。因此,“切割钻石的人”,在内在的意义上,也就意味着洞澈本性、直见本心之人。这般的开悟者,在世间能无入而不自得,一如钻石般清明、稳定,不被任何环境所阻挠。

值得深思的是,这些“清楚、明晰、坚定”的现象,却是建立在“空性”的基础上,也就是“不执着”的态度上。这和书中前半部仔细描述的钻石行业特质,缜密、信实的职场运作法则,岂非自相矛盾?然而,最为奇特、奥妙的地方,也就正是在此显/空不二的互倚互成!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透显出佛法的奥妙与深意;而商业经验的佐证,也可确知空性不可捉摸的“存在”。

在此书中,罗区格西便巧妙地融合了这“实际”的商场现实法则,与“变动不居”的起心动念,将之适时、适切地纳入佛法的空性、因缘法则教授中。他也一再地表明,只要掌握以简御繁、以空置实的道理,诚信地待人接物,在激烈竞争的商场上,便能悠游、踏实而无往不利。

更进一步,有了对空性的认知和禅定修持的帮助,让原本受到僵化概念桎梏的创意与行动力,能够畅流、挥洒开来,更能增进效率、达到预设的目标。由于空性的广大、无碍,让蕴藏的心理铭印有了孵化的空间,而成形、展览,这便是此书后半部主述的焦点,亦是主导“钻石能否被成功、完美切割”的关键。

空与显、虚与实、出世与入世相辅相成,并行不悖;而罗区格西的经商范例与佛法修持也得以互相参照,提供了世人一个自我解套的蹊径——在物质世界中,同样拥有灵性修持的可能性,而在追求精神成长的同时,也可以善用眼前的物质媒介,使其成功助缘。

为此,罗区格西援引了一个兼具世俗与宗教意义的象征——钻石,来阐明内在的观点和潜能,其实比外在的现象有着更高深莫测的影响力,端看如何发现那足以切割钻石的(空性)力道,借力使力而已。从前半部详实的钻石行业描绘、到后半部的空性禅修指引,从日常生活到习性的转化,罗区格西仔细铺陈了一条引介读者自我修炼、超越外在冲突与挑战的道路,妥善地融合了佛法与商业的经营,将积极、良好的心态,转化为促使事业成功的主要动能。

僧人与商人、出世与入世

从僧人的身份,跨足诡谲多变的商场,这一路走来,罗区格西也历经自我调适、学习与磨练的各种阶段。他坦言一开始,在面对上师提出经商的建议时,也曾多所抗拒。因为

在经济上,他承袭自父母留下的遗产,并不虞匮乏。但是,经商并非是为了赚钱或谋生而已,“上师要我经历一般人在日常生活所遭遇的困难,这样才能了解他们,进而运用佛法来帮助人们。”最后,在一次上师给予的特殊教授中,他终于了解到经商的积极意义,决心进入商界。

“我曾经在一九七五年的某次禅坐中,观知自己未来会从事钻石行业,因此就试着找钻石买卖的工作。”这是他投身钻石行业的缘起。但因不懂行规,他屡吃闭门羹,始终不得其门而入,直到遇见一位创业的老板,才蒙录用。“我无心赚钱,只想找到一个栖身之所就行了。”无心插柳的结果,累积了多年丰富的从商经验后,罗区格西在此书中综理出他“商场佛学”的心得结晶。

他认为经营商业之道有三:一是赚钱。二是乐在其中,三是以此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而乐在其中指的是身心的和谐与快乐,也就是此书援引《金刚经》“缘起性空”的道理,来说明、举证、指引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中,觅得喜悦、和乐的秘诀所在。许多人为了赚取金钱,付出了莫大的代价,失去了身心的健康和快乐,这样的人生又有和意义?

因此,罗区格西表示,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对心灵的关注,也就是对身心调和的重视,他以自己为例,指出妥善运用时间、开发心灵的力量,益能事半功倍。近年来,他更设立了一个名叫“证悟商业机构”(Enlightened Business Institute)的组织,专门教导商界人士如何透过禅修,来增长创意与智慧、加强“铭印”(imprint)的良善力量,《当和尚遇到钻石》亦是这个机构的参考用书之一。

在书中,罗区格西先引藏文《金刚经》的经文精华,阐明空性的“中性”特质,指出我们所有的概念与行动,皆受到“业力”——即心理铭印的深刻影响,并以钻石行业为例,说明铭印、相互关系(因果)的作用,这些作用是决定商业成功与否的背后主因。在第七章中,则详细罗列出读者可能面临的各种职场难题与改善的方法。接着,更以身体力行的“六时书”——自我检核、追踪的方式,来导正心念、维护内在的清明与安定。从理论到实践,从概念的厘清到可行的建议细则,《当和尚遇到钻石》提供了一个具体、有效、且融会“快乐、积极、有意义”的赚钱之道。

罗区格西融合经商与修持的成功事例,对许多认为两者互相矛盾的人来说,不啻是一种鼓舞和解脱。认为世法与佛法不能相容的观点,也可能仅是某种偏执的概念而已。此外,虽明知“佛法不离世法,离世觅佛法,犹如觅兔角。”但要如何真正在生活中实践佛法,以日常生活为道,甚至将认定为本是互相扞格的事物,融洽地治于一炉,往往不是“知”难,存在着认知上的盲点或偏见;就是“行”难,理论上虽了解,但实际上却做不到。尤其是在面临压力、挫折和矛盾时,要如何切实地运用佛法,来自助助人?在艰难的挑战的抉择当前时,又要如何保持清晰的思绪、平和的心情,做出最好的判断并勇于承担?

在《当和尚遇到钻石》中,从“空性”的见地出发,到“禅修”方法与“六时书”的自我心念检核等实践的修法,格西罗区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见、修次第,将佛法的修持与商业体系的成功法则熔于一炉,对于许多盼望能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寻访积极营生之道、或探索心灵深度与静谧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宝贵而重要的参考。希望有缘阅读此书的您,能从中获得许多启发和帮助,开创有意义、美好的人生!

《金刚经》的经名本身就含有高度的奥妙智能。在说明如何运用这份智能获得成功之前,我们不妨先讨论经名的含意。

让我们先看看邱尼喇嘛自己对这个长标题的解释:

文章的开头是这么写的:“在印度的古老语言里,这部经典称为‘尊贵能断的’”。梵文书名中每个字的意义如下:Arya的意思是“高贵的”;Vajra指的是“金刚”;Chedaka是“能断”;而Prajnya 代表“智能”。Param意指“彼岸”,Ira是“到”,两者合起来意为“圆满”;Nama是“名为”;Maha谓“大”,是就慈悲而言;而Yana指“道”;Sutra则译为“经”。

就解释如何获得事业与生活的成功而言,这里最重要的字就是“金刚”,也就是钻石。在藏文里,金刚代表万物的潜能,通常以“空”来表示。一个生意人若能清楚觉知到这种潜能,就能了解事业或生命的成功关键。

在以下的章节里,我们会进一步讨论这种潜能的细节,但是目前我们只需先了解这万物的潜能与金刚的相似性即可,这相似性表现在三个重要方面。

万物潜能似金刚

首先,纯钻大概是最接近完全透明的物质。我们就拿玻璃,那种通往阳台的落地窗上的一大块玻璃来做比喻。从正面看,它完全透明。透明得几乎看不见,以致来拜访的邻居因为不知情,而撞破玻璃的情况时有所闻。然而从玻璃的上方往下看,你会发觉大部分的玻璃都有着深绿色。这颜色其实就是玻璃成分里细微铁屑层积的结果,在厚玻璃上尤其明显。

纯净的钻石就不一样了。在我们这行里,钻石的价值首先是看它的颜色程度:颜色越重,价值越低,完全没有颜色的钻石最稀有也最珍贵。这种珍品钻石我们目前用D来代表其评等,这大概是以往错误的一个反效果。

在现代的钻石分级系统发明之前,已经有许多其他系统在盛行着。字母A被广泛用以代表非常精纯、无色的钻石,次等的则以B标等,其余的就以字母顺序类推。

不幸的是,以前不同公司对于A级或B级有着不同的认定标准。对消费者当然也会造成困扰。同样一颗B级钻石,甲公司鉴定为几近无色,乙公司却可能认定为中等带黄。所以新系统的设计者决定用相反的字母顺序来做评等,也就是用D来代表极品、几无颜色的钻石。

如果有像落地窗玻璃一般大的D级钻石,看起来会像是完全透明一样。就算是从上往下看,依然透明如初。这就是完全纯净事物的本质。如果在你和另外一个人之间有一道数尺宽的钻石墙,而且墙面不会反射光线的话,你根本无法看到有面墙存在着。

在《金刚经》这部经里所能发现的成功潜能就像是这面钻石墙。它一直都在我们左右,围绕在我们身旁的所有人、物都有这份潜能。

如果驾驭得当,它便会是让我们获得个人与事业成功的源头。讽刺的是,虽然它充斥于我们周围的事物中,它却像是隐形的,我们就是看不见。《金刚经》这部经的目的,就是教我们看见这份潜能的方法。

宇宙最坚硬的物质

钻石重要的第二个原因是,它是宇宙中最坚硬的物质。除了钻石本身,没有任何其他物质能够琢磨钻石。如果按照一种名为“努普”(Knoop)的量表来测量硬度,钻石要比硬度仅次于自己的红宝石硬上3倍。而且就算要拿钻石来琢磨另一颗钻石,也要那颗被磨的钻石有一面是所谓的“软面”。

其实这就是琢磨钻石的方法。虽然钻石很难琢磨,却可以像用斧头劈木头般沿着切面劈开。为了能琢磨钻石,我们得先搜集其他钻石切割后所留下的碎钻,或者找颗纯度不足、不值得加工琢磨的生钻,加以劈开、磨碎为细粉。

这些粉末必须先用筛子或铁制滤网重复过滤,一直到只剩下非常细微的粉末为止,再装入小玻璃瓶里。我们得接着准备好一个厚重的钢制平盘,在上面交叉刻出一条条细痕。再在圆盘上涂上一层好油。这油一般以橄榄油为主要成分,不过每个人通常有他自己不同的秘方成分。

钢盘中会焊着一根轮轴,轮轴的另一头接着一部马达,马达则固定在一个用坚实铁架支撑的厚重桌面上。这是为了避免钢盘在开始旋转后震动,因为旋转的速度高达每分钟数百转。油面上跟着会被洒上一层钻石粉末,形成一层灰色的糊状物。

生钻看起来不会比一般的石头亮上多少,有点像是灰绿色的洗碗水里夹杂着些透明冰块。万一运气不好,整块生钻可能内外都是这种颜色。果真如此,这表示你钻磨了半天,才发觉花了一大笔钱,购买了一颗毫无价值的生石。

生石被固定在一个称为“DOP”的小杯子里。杯子上装着像是留声机唱臂般的提把。将生石固定在“。DOP"’里面的是一种特别的胶。这种胶即使在钻石切割加热时也不会软化。

当我跟着一位名字叫山姆·旭姆洛夫的钻石琢磨师傅见习时,他用的是一种石棉加水做成的胶固定生石。生石一变热,石棉就会干燥缩水,把生石紧紧地锁在“DOP”里。

原本我们会细嚼石棉来制作胶,后来才知道即使只是一小口石棉也会致癌。我记得有一位琢磨师傅就是因为这样,在喉咙附近长了一大块肿瘤。

马达一带动钢盘开始旋转后,就不容许有任何一点点震动。有时光是将钢盘装上较老的钻石钻磨机定位,就得耗上好几个钟头。定准了位之后,钻磨机会被放在一张像儿童椅一样的高椅上,钢盘就悬在底下。师傅接着就会拿着装有生钻杯子的提把,轻轻地碰触高速旋转的钢盘。

钻石远比钢盘硬多了,所以如果钻磨机太用力压着有凸角的生钻的话,结果将会使钢盘本身遭受磨损。你必须要轻轻地拿生石划过钢轮,然后将提把往自己眼睛的方向提起。另外一只手里则拿着称为“强力扩大镜”的放大镜。

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留言反馈】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表情 图片 链接 代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