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金马奖(中国台湾地区举办的电影奖项)

台湾电影金马奖(Golden Horse Awards),创办于1962年,是中国台湾地区举办的电影奖项。1原由中国台湾新闻局主办,1990年起交由台北金马电影节执行委员会主办。

金马奖是为了促进台湾地区电影制作事业和表扬对华语电影文化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而设立,评选条件中不设地域限制,评选对象面向所有华语电影和华语影人。由专业人士组成的评审团在观赏完所有影片,探讨讨论后投票选出得主。除了正式奖项外,还有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两个会外奖项。终身成就奖或特别贡献奖,则由各电影工(公)会推举,执行委员会投票选出。

金马奖每年举办一届,一般于每年11月至12月于中国台湾举行颁奖典礼。

台湾电影金马奖

Golden Horse Awards

华语电影奖项

中国台湾

台湾新闻局

台北金马电影节执行委员会

中国台湾

奖项沿革

1957年,台语电影兴盛,征信新闻社(《中国时报》前身)举办第一届“台语片电影展览会”,当时有32部电影参与角逐,奖项类别分为:由专业评审选定的“金马奖”11项,观众票选的“银星奖”10名,另增设有“荣誉奖”1名和“观众票选优胜奖”10名,这是“金马奖”之名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出现;不过台语片影展只举办了一届。

1959年,台湾行政主管部门颁布《国语影片奖励办法》,每年办理前一年度的电影奖励活动,奖项分剧情片、纪录片与个人技术三部分,奖额不限,每项均有多名获奖;活动一连举办三届,初具金马奖竞赛雏形。

1962年,台湾新闻局公布实施《五十一年奖励国语影片办法》,正式创设金马奖。共设18个奖项,采取先公布评选结果,再举行颁奖典礼的形式并维持该形式至第十四届;颁奖典礼的举办日期为每年10月31日,第三至十五届改为10月30日。

1964年,金马奖停办一届。

1966年,《奖励国语影片办法》修正,规定所有获奖者必须亲自出席领奖,如不能出席,应于一年内亲自补领。

1968年(第五届)开始,金马奖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主办。

1971年,教育部文化局宣布金马奖由年度性改为长期性,《奖励优良国语影片办法》不再逐年公布。

1973年,撤销教育部文化局,由新闻局成立电影事业处接管电影相关业务,主办金马奖。

1974年,因举办亚洲影展,金马奖停办一届。

1978年,评审及颁奖形式被修改为第一阶段由评审提出入围名单,第二阶段由评审在颁奖礼当天选出得奖名单并密封,再于颁奖礼现场揭晓。

1979年,金马奖举办日期不再限于每年10月30日,并扩大为晚会形式。

1980年,首度举办国际影片观摩展;首度使用樊曼侬作曲、孙仪填词的主题曲《金马奔腾》。

1984年,金马奖首度交由民间办理。

1988年,金马奖工作委员会修改组织简则,停止由电影团体轮流主办,设立专任秘书长。

1989年,金马奖整体活动定名为“台北金马国际影展“;本届增设国际影片竞赛,因受到舆论批评,仅办理一届。

1990年,“台北金马国际影展执行委员会“成立。

1991年,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正式转由民间运作,台北金马国际影展执行委员会同时纳入基金会下;个人奖项报名资格放宽为“凡华裔人士均可报名,但需加入台港两地电影团体”。

1992年,台北金马国际影展执行委员会更名为“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

1993年,金马奖设立星光大道,大陆电影人首次正式组团参加相关活动,颁奖典礼首次在亚洲地区同步播出。

1994年,执委会决定不符合“大陆编导演比例不超过二分之一“的影片不能参加金马奖

1997年,新闻局废除《奖励优良国语电影办法》,将金马奖定位为全球华语影片竞赛。

1999年,金马奖与新闻局达成协议,不主动邀请政界领导参加颁奖典礼,并规定出席的政界人士不上台、不致辞、不颁奖三原则;影片报名资格再次放宽。

2001年,修订组织章程,执委会主席两年一任,秘书长与工作人员一年一聘。

2019年8月7日,据国家电影局消息,暂停大陆影片和人员参加2019年第56届台北金马影展。

台湾电影金马奖(中国台湾地区举办的电影奖项)

金马奖历届奖座

奖项文化

奖项名称

“金马”二字源自金门、马祖两岛名的字首,此外,它亦符合全球主要影展名称以“金字招牌”为号召的潮流。

奖杯奖座

金马奖创立初期奖座依奖项有大中小之分。第一届奖座出处已不可考,第二届邀请青年雕塑家杨英风设计,以殷商图纹构化“马首是瞻”,表现得奖者的典范风华,之后配合时代进步,渐进设计为战马奔腾之姿,象征电影艺术工作者向专业化、艺术化、国际化不断努力的精神,也包含着华语片放眼世界、精益求精的宏观胸襟,金马意兴风发、向前奔跃的姿态象征了金马奖引领华语电影奔腾不息之意。

主题音乐

1980年,第十七届金马奖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主题曲《金马奔腾》,由樊曼侬作曲、孙仪作词。

歌词

金马奔腾

作词:孙仪

作曲/编曲:樊曼侬

让金马带动

电影的巨轮

如金之真纯

如马之奔腾

为艺术献身

至善至美至真

以喜怒哀乐

表达人生

让金马精神

引导着我们

追求着理想

向前飞奔

奖项设置

类别

奖项

备注

影片类

最佳剧情片

1962年设置

最佳纪录片

最佳动画片

1969年设置“最佳卡通片”和“最佳卡通片编导”

1990年“最佳卡通片”更名为“最佳动画片”

最佳剧情短片

1996年设置“最佳创作短片”,2016年拆分为此

评选规则

评审委员资格

评审委员由电影相关专业人士出任,依评审阶段分为初选、复选及决选。

电影基金会董监事、金马执委会执行委员不得担任评审委员。于各阶段进行评选作业时,参赛影片幕前幕后人员(以影片前后完整演职员表为依据)亦不得担任该类别及该阶段评审委员。

评审委员不得连续两年担任。

评审委员须亲自全程参与评选工作,不得缺席或由他人代理职务,否则经报知金马执行委员会同意后,即取消其评审资格。

如评审委员资格不符,或于评选过程违反评选原则,一经查证属实,立即取消其评审资格。

评选办法

初选:初选阶段依影片类别分为剧情长片类、纪录片类、剧情短片类及动画片类共四类评审委员。各类初选会议由各类评审委员采取公开讨论、不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评选。获半数以上评审委员推荐之影片,方可进入复选阶段。

复选:由评审委员针对所有影片类、个人类奖项进行评选。采取公开讨论、不记名投票方式产生入围名单。“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则针对入围影片所填报之“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名单进行评选,评审有主动提名权,经评审公开讨论、不记名投票选出得奖者一名。名单于复选会议结束后召开记者会公布。

决选:由评审委员针对入围名单采取公开讨论、不记名投票方式产生得奖名单,并经由专业律师公证后密封,最后于颁奖典礼中公布。

台湾电影金马奖(中国台湾地区举办的电影奖项)

台湾电影金马奖

历届回顾

历届介绍

历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年份

名称

年份

名称

年份

名称

1962

第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1963

第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1965

第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1966

第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1967

第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1968

第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1969

第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1970

第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1971

第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1972

第1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1973

第1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1975

第1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影片导演帝后

历届最佳影片、导演、男/女主角

时间

届次

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1962

第01届

《星星月亮太阳》

陶秦《千娇百媚》

王引《手枪》

尤敏《星星月亮太阳》

1963

第02届

《梁山伯与祝英台》

李翰祥《梁山伯与祝英台》

唐菁《黑夜到黎明》

乐蒂《梁山伯与祝英台》

1965

第03届

《养鸭人家》

李行《养鸭人家》

葛香亭《养鸭人家》

李丽华《故都春梦》

1966

第04届

《西施》

李翰祥《西施》

赵雷《西施》

归亚蕾《烟雨濛濛》

配角新人

时间

届次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新演员

最佳新导演

1962

第01届

矮仔财《宜室宜家》

唐宝云《台风》

未设

未设

1963

第02届

马骥《白云故乡》

杜娟《巫山春回》

1965

第03届

井淼《故都春梦》

王莱《人之初》

1966

第04届

吴家骥《金玉奴》

卢碧云《烟雨蒙蒙》

奖项之最

个人奖项

项目

姓名

纪录

备注

获得最多金马奖

张叔平

13次

最佳美术设计:1986、1991、1995、2004、2013、2015

最佳造型设计:1986、1991、2000、2013、2017

最佳剪辑:1995、2001

最佳录音:1985、1992、1993、1995

同一奖项获奖最多

杜笃之

12次

最佳录音:1985、1992、1993、1995

最佳音效:2001、2006、2007、2010、2011、2013、2015、2017

提名最多次金马奖

张叔平

38次

最佳美术设计:第18、21、23(2项)、25、28、29、31(2项)、32、34、37、38、41、50、52

最佳造型设计:第21、23、28、29(2项)、31、32、33、38、39、41、48、50、52(2项)、54

最佳剪辑:第31、32、34、38、50

同一奖项提名最多

杜笃之

33次

最佳录音:第21、22、23、26、28、29(2项)、30(2项)、31(2项)、32(2项)

最佳音效:36、37、38(2项)、40、41(2项)、43、44、45、46(2项)、47、48、50(2项)、51、52、54(2项)。

最佳男主角

项目

演员

纪录

届/年份

备注

获得最多最佳男主角

梁朝伟

3次

第31届(1994)

第40届(2003)

第44届(2007)

《重庆森林》

《无间道》

《色戒》

入围最多次最佳男主角

梁朝伟

7次

获奖3次

(第31、40、44届)

连续两年获得最佳男主角

成龙

隔年即获奖

第29届(1992)

第30届(1993)

《警察故事III超级警察》

《重案组》

郭富城

第42届(2005)

第43届(2006)

《三岔口》

《父子》

最佳男配角

项目

演员

纪录

届/年份

备注

获得最多最佳男配角

黄秋生

3次

第39届(2002)

第40届(2003)

第42届(2005)

《想飞》

《无间道》

《头文字D》

入围最多次最佳男配角

戴立忍

5次

第36届(1999)

第37届(2000)

第45届(2008)

第51届(2014)

第54届(2017)

获奖1次

(第36届)

连续两年获得最佳男配角

谷峰

隔年即获奖

第19届(1982)

第20届(1983)

《武松》

《待罪的女孩》

黄秋生

第39届(2002)

第40届(2003)

《想飞》

《无间道》

最佳女主角

项目

演员

纪录

届/年份

备注

获得最多最佳女主角

张曼玉

4次

第26届(1989)

第28届(1991)

第34届(1997)

第37届(2000)

《三个女人的故事》

《阮玲玉》

《甜蜜蜜》

《花样年华》

入围最多次最佳女主角

张艾嘉

9次

第17、18、23、26、38、41、47、52、54届

获奖2次

(第18及23届)

连续两年获得最佳女主角

杨惠姗

隔年即获奖

第21届(1984)

第22届(1985)

《小逃犯》

《我这样过了一生》

萧芳芳

第32届(1995)

第33届(1996)

《女人四十》

《虎度门》

最佳女配角

项目

演员

纪录

届/年份

备注

获得最多最佳女配角

王莱

4次

第3届(1965)

第18届(1981)

第25届(1988)

第28届(1991)

《人之初》

《小葫芦》

《海峡两岸》

《推手》

入围最多次最佳女配角

金燕玲

6次

第25、28、31、36、52、53届

获奖2次(第31及53届)

间隔最久再获最佳女配角奖

金燕玲

隔22年

第31届(1994)

第53届(2016)

《独立时代》

《一念无明》

最年长最佳女配角得主

梅芳

73岁

第45届(2008)

《囧男孩》

同届双得主

项目

名称

年份

备注

男主角奖双得主

张家辉、黄渤

第46届

第46届最佳男主角首次出现2位得主,分别是《证人》的张家辉和及《斗牛》的黄渤。

女主角奖双得主

周冬雨、马思纯

第53届

第53届最佳女主角首次出现2位得主,周冬雨和马思纯,皆为《七月与安生》的女主角。

女配角奖双得主

王莱、潘迪华

第28届

第28届最佳女配角首次出现2位得主,分别是《推手》的王莱和《阿飞正传》的潘迪华。

导演奖项

项目

导演

纪录

年份

备注

获得最多最佳导演奖

李行

3次

第3届(1965)

第10届(1972)

第15届(1978)

《养鸭人家》

《秋决》

《汪洋中的一条船》

杜琪峰

第37届(2000)

第41届(2004)

第49届(2012)

《枪火》

《大事件》

《夺命金》

许鞍华

第36届(1999)

第48届(2011)

第51届(2014)

《千言万语》

《桃姐》

《黄金时代》

影片奖项

项目

片名

纪录

年份

备注

剧情片最多获奖

《三个女人的故事》

8项获奖

第26届(1989)

8项获奖/11项提名

《滚滚红尘》

第27届(1990)

8项获奖/12项提名

剧情片最多入围

《香港有个好莱坞》

14项入围

第39届(2002)

3项获奖/14项提名

《当爱来的时候》

第47届(2010)

4项获奖/14项提名

注:以上“奖项之最”统计截至2019年

奖项评析

金马奖不以票房作为入选考量,反而为华语文艺片提供了展示舞台。奖励了许多优良华语影片及优秀的电影工作者,成为华语影片制作事业最崇高的荣誉指标。(人民网评)

随着金马奖颁奖视野的扩大,这个存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华语电影颁奖礼仍具有风向标般的意义,被视为华人电影工作者的最高荣誉之一。(人民政协报评)

金马奖是个有影响的华语电影奖项,它一直回避两岸政治纷争,从而为两岸电影工作者开展交流提供了空间。(环球时报评)

奖项争议

金马奖出现过几次入围后发现资格不符又撤销入围资格的情况,引发争议。

1、第40届原同时以《飞跃情海》入围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员的林依晨,被以前一年演出《空手道少女组》并担任女主角为由取消最佳新演员入围资格。

2、第45届原入围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的金城武,在名单公布6小时后被因国籍(因属日籍)资格不符,取消该奖项入围资格,成为金马奖史上最短命入围者;最佳新演员入围者田中千绘传出出道多年早已参演多部电影,入围资格备受争议,金马奖委员会出面解释,新人奖中的首次演出认定,在于是否担任片中主/配角,对于只是客串性质演出在入围资格认定上不构成问题。

3、第49届原入围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的《沉默如谜的呼吸》(词:周云蓬,曲:周云蓬,唱:周云蓬,出自影片《神探亨特张》)与《惊惶》(词:沼泽乐队,曲:沼泽乐队,唱:沼泽乐队,出自影片《浮城谜事》),在入围名单于2012年10月2日下午5点公布后,经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查证并非影片原创歌曲,也与电影公司求证确认后,于同日晚间10点在官方网站公告取消两首歌曲的提名资格。

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留言反馈】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表情 图片 链接 代码

分享